从限制到禁止,美国“围堵”中国电池
美国对中国电池企业的限制措施正在显著升级,从以往的间接约束转变为直接禁止。6月7日,美国众议院议员提出《脱离外国敌对电池依赖法》议案,目标直指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六家中国电池制造商,提议禁止美国国土安全部从这些企业采购电池,并促进供应链去中国化。独立策略研究人士陈佳指出,此类举措反映了美国保护本土企业利益的传统策略,建议中国电池企业做好长期应对全球资源配置挑战的准备。从限制到禁止,美国“围堵”中国电池!
此议案虽由多位议员发起,但仍需经过美国国会投票及总统签署等程序才能生效。陈佳评论称,议案背后显示美国政界对中国电池技术及市场主导地位的担忧,以及推动制造业“脱钩”的意图。尽管如此,议案提及的中国电池企业尚未做出正式回应。
这一趋势并非孤立事件,自2022年起,美国已多次出手限制中国电池产品。如《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规定享受电动汽车税收优惠的车辆需使用特定国家生产的电池原材料和组件,实质上排除了中国产电池。随后,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更是直接禁止美国国防部采购指定中国电池企业的产品。面对这些措施,部分中国企业如亿纬锂能和国轩高科表示,由于未与美国国防部合作,禁令对其业务并无影响。
近期,美国还对中国电池及相关商品加征关税,并试图以人权问题为由将个别中国企业列入黑名单。宁德时代对此坚决否认任何不当行为,强调其供应链遵循全球高标准。陈佳分析,美国对中国电池企业的打压,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全面崛起,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的显著成就。
然而,即便面临政策压力,中国电池企业在美国市场依然活跃,不仅出口量持续增长,多家企业还在美投资建厂。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储能需求的激增,为中国电池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尽管美国本土电池生产尚不足以满足需求,但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与制裁政策形成矛盾。
陈佳进一步指出,美国短期内难以彻底摆脱对华新能源产业链的依赖,因为替换成本高、风险大。包括福特在内的跨国企业正积极寻求美国政府对相关政策的明确,显示出对中国电池技术领先优势的认可。同时,欧洲、日韩等虽对华态度复杂,但在实际行动中更倾向于寻求合作与平衡,显示出全球新能源领域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复杂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