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最后一站,正在爆发
中国制造业的触角延伸至非洲大陆,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十年前,经济学家林毅夫预见了非洲作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理想地的潜力。如今,这一预言在尼日利亚的莱基自贸区、乌干达的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等地逐一实现,成千上万的非洲青年由此踏入工业化进程,成为了新一代工人。中国制造的最后一站,正在爆发!
2011年,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在参加深圳大运会后,直奔东莞,与华坚集团创始人张华荣会面,这背后是林毅夫的牵线搭桥。林毅夫在世界银行任职期间,深刻认识到非洲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潜在协同效应,建议埃塞利用其畜牧业优势吸引中国制鞋企业投资。
面对非洲的挑战,张华荣领导的华坚集团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埃塞俄比亚设厂。尽管当地基础设施落后,教育水平不高,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原料资源及欧美市场的免关税政策,使埃塞成为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选择。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华坚快速推进项目,面对种种难题,如海关清关、基础设施不足、工人技能欠缺等,华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工人培训、建立管理制度、改善物流等,逐步克服困难,提升生产效率。
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加速了非洲基础设施的改造,包括亚的斯亚贝巴的城市轻轨、亚吉铁路的建成,大大改善了物流环境,也为华坚等中资企业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华坚不仅在埃塞站稳脚跟,还促进了当地就业,为埃塞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华坚的成功案例是中国制造业在非投资的一个缩影。随着更多像华坚、传音手机、天唐集团等企业深入非洲腹地,不仅推动了当地工业化进程,也促进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中非贸易额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非洲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非洲,作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正见证着双方合作带来的深刻变革和共同繁荣。中国制造的最后一站,正在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