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家航天局了解到,昨天(6月22日)中法两国联合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法天文卫星是中法两国合作的太空望远镜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对伽马暴开展多波段综合观测能力最强的卫星。这颗卫星将运行在距离地球635公里的轨道上,卫星上搭载的4台科学载荷,将通过互相配合对伽马暴的起源、物理性质等进行观测。
伽马暴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除了宇宙大爆炸以外的最剧烈的爆发现象,涉及从恒星、星系到宇宙学等天体物理学中的多个领域。对伽马暴进行深入观测和研究,将有助于帮助人类解决很多与基础科学相关的重要问题。
中法天文卫星法方首席科学家贝特朗·科迪尔:我们期望每年能够观测到大约70次伽马暴,或许它们并不是都源自宇宙早期的,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十分感兴趣。
按照计划,中法天文卫星成功进入轨道后,4台载荷将陆续开机,完成在轨测试后将回传第一批数据。
什么是伽马暴?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用到了伽马射线,比如医疗领域的伽马刀,以及用来检测物体瑕疵的伽马射线。但它与伽马暴并不相同。伽马暴,也叫伽马射线暴,是一个天文学名词。什么是伽马暴?为什么中法两国的科学家要对它进行观测和研究?一起来了解。
伽马暴,是来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马射线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然后又迅速减弱的现象。
伽马暴发现于1967年,是除了宇宙大爆炸以外、已知宇宙中最强的爆发现象。伽马暴短时间内能够辐射巨大能量,如果与太阳相比,它在几分钟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万亿年太阳光的总和。但典型的高能爆发仅持续几毫秒至几十秒,很难对它做实时跟进研究,所以伽马暴也成了目前天文学领域重点研究对象之一。通过观测它,科学家能够揭开来自宇宙更深处以及宇宙诞生之初的科学奥秘。
探索伽马暴的奥秘
由于伽马暴发生的时间很短并且没有规律,所以想要在广袤的宇宙中发现并捕获它,非常困难。为此,两国科学家在研制中法天文卫星时,对科学载荷从广度和精度两个方面进行设计,目的就是要又快又准地捕获伽马暴。
卫星上搭载的4台载荷,被分为大视场和高精度观测两类,分别为中方研制的伽马射线监视器、光学望远镜和法方研制的硬X射线相机、软X射线望远镜。其中,伽马射线监视器和硬X射线相机是大视场探测仪器,它们的观测视野范围角度面积在1万平方度左右,它就像张开一张大网,可以捕捉天空中无法预测的伽马暴。
中法天文卫星中方首席科学家魏建彦:太阳是0.25平方度左右,4个太阳才1个平方度,1万平方度能够把4万个太阳铺在视场里面,它要这么大的视场,偶尔在中间发生了伽马暴,我才能看得到。
大视场探测仪就像是眼睛,可以灵敏地发现哪里发生了伽马暴。在大概掌握了方位之后,卫星就会马上执行第二个动作,也就是用更加精密的望远镜,对伽马暴进行高精度观测。
中法天文卫星中方首席科学家魏建彦:卫星上还有两个视场比较小、能够高精度观测的望远镜,它会自动转过去,精确地指定到我们发现伽马暴的区域,这个过程是没有人的干预,完完全全自动,否则来不及。
值得一提的是,中法天文卫星还配置了北斗的短报文功能,以及法国的甚高频通信系统,依托这两套信息传输系统,卫星可以快速实现天地相互通信。
观测伽马暴:验证已有理论并期待新发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法天文卫星由于具有多波段观测的能力,可以实现对伽马暴更全面的观测。此外,科学家通过获取的伽马暴科学数据,不仅能够对已知的天文和物理现象、理论进行验证,同时也期待获得更多新的发现。
中法天文卫星中方首席科学家魏建彦:我们希望看到卫星发现的伽马暴越远越好,尤其到宇宙的早期,非常早的早期,达到3%、2%的年龄的时候,也就是人100岁,你相当看它2岁、3岁的时候,就能通过它来研究那个时候宇宙的演化。
不仅如此,伽马暴也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实验室,用来验证一些已知的理论。
除了了解过去,科学家们还期待能够发现一些新型的、稀有品种的伽马暴。比如,目前热度较高的千新星就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他们希望通过中法天文卫星能够发现伴随千新星出现的伽马暴。
中法天文卫星中方首席科学家魏建彦:我们这个卫星非常适合来找这类,如果有发现,对推动恒星演化、伽马暴种类研究,包括了解我们的超重元素从哪来,天文上有可能通过这类研究能够很好回答。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徐静 吴磊 孙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