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牙切齿的词语解释咬牙切齿的词语解释是什么】一、
“咬牙切齿”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极度愤怒或仇恨的情绪下,表现出强烈的敌意和不满。这个成语形象生动,能够让人直观地感受到说话者的情绪状态。
从字面来看,“咬牙”是指牙齿紧咬,“切齿”则是指牙齿相磨,两者结合,表达了强烈的愤怒情绪。在实际使用中,“咬牙切齿”多用于描写人物在面对不公、欺压或仇人时的心理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事的极端不满。
此外,该成语在文学作品、日常对话以及新闻报道中都有广泛应用,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咬牙切齿 |
拼音 | yǎo yá qiē chǐ |
含义 | 形容极度愤怒或仇恨时的表情和动作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每见帝,未尝不言其忠谨,故得宠。”(注:常见于后世文学作品中) |
结构 | 联合式成语(咬牙 + 切齿) |
用法 | 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用于描写人物情绪 |
近义词 | 怒发冲冠、怒不可遏、咬紧牙关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安之若素、心如止水 |
示例 | 他对那件事感到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找到责任人。 |
三、结语
“咬牙切齿”不仅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更是人们表达强烈情绪的重要方式之一。了解它的含义、结构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交流中更准确地传达情感,提升语言的感染力与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