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订单过万声称七八成像,AI预测胎儿长相靠谱吗?媒体调查 技术娱乐性引争议

导读 近期,有市民朱女士经历了一项特别的在线服务——她在某电商平台上支付8.8元购买了一项利用AI预测胎儿四维超声图像的服务,旨在提前窥探宝...

近期,有市民朱女士经历了一项特别的在线服务——她在某电商平台上支付8.8元购买了一项利用AI预测胎儿四维超声图像的服务,旨在提前窥探宝宝的面容。然而,当朱女士查看其他顾客分享的成果时,惊讶地发现这些宝宝的面部特征惊人地相似,仿佛“撞脸”。面对这一情况,朱女士向商家申请退款,却遭到拒绝,商家怀疑她是竞争对手的恶意行为。

目前市场上,诸如“AI预测宝宝长相”、“AI婚纱照”以及“AI毕业照”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图像生成服务正逐渐走红,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兴趣。这些服务通过用户的少量输入,如照片,就能快速生成多样化的图像内容,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或是特定需求。

在某电商平台上,提供AI预测胎儿长相服务的店铺不在少数,价格区间广泛,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有的店铺订单量已突破两万。顾客通常需向客服发送胎儿的四维超声照片,经过简单筛选后,支付费用,短时间内便能收到一张据称是宝宝未来模样的预测图。尽管商家宣传能够达到七八成的相似度,消费者的反馈却褒贬不一,有人觉得略有相似,也有人直言这只是花钱买个乐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的赵精武副教授指出,婴儿的实际长相受多种因素影响,AI预测更多是基于娱乐而非科学严谨性,利用的是家长的好奇心理。对于此类AI服务的规范运营,他强调,关键在于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尤其是照片等敏感信息的保护,以及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规。此外,若服务涉及合成人像,必须明确标识为AI生成,以免触及肖像权等法律问题。

李宝莲律师则提醒,AI技术虽拥有广阔的商业前景,但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公众应增强个人数据保护意识。企业与研究机构在探索技术的同时,也需建立健全数据保护机制,防止信息泄露。互联网平台和监管部门应携手合作,建立有效机制,共同维护一个既安全又充满活力的网络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