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两单位员工排班守灵 风俗or特权?引热议

导读 媒体评两单位员工排班守灵近期,网络上热议的焦点是贵州省德江县两份守灵安排表。据称,德江一中工会与德江县堰塘乡卫生院工会分别发布了守...

媒体评两单位员工排班守灵

近期,网络上热议的焦点是贵州省德江县两份守灵安排表。据称,德江一中工会与德江县堰塘乡卫生院工会分别发布了守灵时间安排,涉及到教职工与卫生院员工在特定日期参与守灵。教育部门对此解释,这起事件源于一位教师的父亲去世,考虑到地方风俗与人文关怀,学校与卫生院发出守灵安排,意在表达慰问。官方强调,参与守灵是基于自愿原则,并非强制性要求,且此行为符合当地风俗。然而,这种安排方式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媒体评两单位员工排班守灵!

尽管单位间相互慰问和支持在丧葬事宜中较为常见,但由公职单位系统性安排员工守灵,尤其是最终日要求全员参与的做法,超出了许多人的认知范畴。有人质疑,既然强调自愿原则,为何还需制定详细的值班表,特别是当事实证明仅有少数职工实际参与时,这样的“惯例”是否已不合时宜。公众普遍认为,婚丧事宜本质上属于个人隐私,单位不应干预或要求所有员工参与吊唁活动。

两家单位的大规模动员和高度“关怀”行为,引发了外界对于逝者身份背景的种种猜测。对此,官方澄清并无特殊官员家属因素,仅是地方风俗理解上的误会。不过,这种超出常规的做法若要被广泛接受,可能还需更多具体说明来支撑其合理性。

尊重传统与礼仪固然重要,但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公共机构的举动应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风气向简朴、文明的方向发展。单位组织大规模参与个人丧事,即便初衷可能是展现团结与支持,却难免给人以助长铺张浪费之嫌,与国家推动的移风易俗政策背道而驰。即便这只是表面上的形式主义,其传递的负面信号亦不容忽视,理应得到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