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排在第十一位,总是在公历的7月6日至8日间稳定到来。紧随其后的是三伏天,标志着一年里最酷热的日子,其起始时间依据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而定,受农历影响,每年不尽相同,但通常与小暑相距不远。
以2024年为例,小暑落在7月6日,而三伏首日则是7月15日,二者相隔十天;相比之下,2023年的小暑与入伏日更为贴近,分别是7月7日与7月11日。古人观察发现,小暑当天的天气情况似乎能预示三伏天的炎热程度,民间亦有“伏天热不热,小暑节说了算”的俗语。
那么,今年三伏天是否会格外炎热呢?几则农谚或许能提供线索:
-“小暑不淋,干死竹林”意味着小暑无雨,连耐旱的竹子也会枯萎,预示三伏天干旱且炎热。-相反,“小暑下一场,三伏满河塘”指出小暑若下雨,三伏期间河塘水满,雨量充沛,温度因而相对温和。-“小暑天气晴,三伏热不停”直接表达了小暑晴朗则三伏高温持续的预测。-“小暑响雷三伏冷”则借由小暑雷声预示三伏天因伴随的降水而较为凉爽。
综合这些传统智慧,小暑当日的天气状况——晴或雨,似乎成了三伏天炎热与否的一个简单预报指标。当然,随着气候变化,古老农谚的准确性或许已不如昔,但在某些地域,它们仍保有参考价值。
面对即将于7月6日到来的小暑,以及15日接踵而至的入伏,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自己的判断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