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十年间过半数小学关停 教育困境与人口警钟

导读 东北三省十年间过半数小学关停趋势逐步扩展,东北地区首当其冲面临“小学生荒”。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二年间,东北三省小学生数量锐减12...

东北三省十年间过半数小学关停

趋势逐步扩展,东北地区首当其冲面临“小学生荒”。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二年间,东北三省小学生数量锐减127.27万,占在校小学生总数的27%。与此同时,该区域有近半数小学消失,共计约6800所。此趋势前兆是幼儿园关闭潮,仅去年一年,就有1.48万所幼儿园停止运营,较前年增幅显著。东北三省十年间过半数小学关停。

上海最新数据揭示,总和生育率降至0.6,意味着每10名适龄女性中,有4位选择不生育。新生儿数量低于死亡人数,标志着我国已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期。这一低生育趋势预计将持续加剧,对教育体系各阶段及全国各地产生深远影响,包括养老负担加重——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15.4%,预计到2050年,全社会抚养比将从2019年的2.65:1降至1:1,社保基金或于2035年枯竭;房地产市场需求因购房刚需人群减少而萎缩,学区房亦受人口下降预期波及;劳动力市场面临青壮年劳动力持续流失的挑战,对国家产业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低生育率并非我国独有,而是全球多数现代化国家面临的共性难题。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较早步入老龄化社会,已尝试多种策略应对,如缩短工时、提供生育补贴、吸纳移民及发展机器人技术以替代人力,但效果有限,甚至部分措施适得其反。

究其根本,高生活压力降低了生育意愿,深层次原因则在于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生产模式未能有效协同,导致现代文明社会陷入低生育困境。历史上,从原始社会的集体扶养,到农业社会的家庭保障,再到工业及现代社会的“公司经济+家庭保障”,经济生产与社会保障的分离虽推动了现代化进程,但也引发了低生育问题。而生产单位与保障单位规模的不匹配,可能在特定条件下促成生育率的极端波动,如非洲部分地区展现出的超高生育率。

未来,类似东北地区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或将难以避免。东北三省十年间过半数小学关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