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我国新能源产业不惧欧洲竞争,车企积极应对出口挑战

导读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向海外市场拓展的过程中,正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在欧盟市场。7月11日,一场聚焦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价值链的论坛在广...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向海外市场拓展的过程中,正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在欧盟市场。7月11日,一场聚焦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价值链的论坛在广州举行,行业专家、学者及政府代表齐聚一堂,就新能源汽车出口欧盟的最新法规要求、智能化、环保标准及欧盟电池碳足迹规则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近期,欧盟宣布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实施临时反补贴税,此政策有效期最长四个月,其后可能转为五年正式关税,取决于欧盟成员国的投票结果。TUV莱茵的陈庆经理分析指出,该措施反映了欧盟意在引导中国新能源车企将产业链转移至当地,并通过《关键原材料法》和《净零工业法案》等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尽管如此,多位车企负责人认为这仅为短期挑战,不影响其长期的全球化布局。

广州作为中国汽车制造重镇,展现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坚定支持。据统计,广州汽车产量连续五年领跑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显著增长,市场渗透率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玉印强调,广州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升级,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新能源汽车领域面临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欣旺达ESG高级经理刘军指出,电动车普及趋势不可逆转,而锂电池产业需应对全链条碳排放的挑战。欧盟新电池法的生效及相关碳足迹计算规则的发布,要求电池产品需具备详尽的碳足迹信息、高循环材料含量及“电池护照”,为中国锂电池企业带来了明确的合规要求与挑战。此外,刘军和TUV莱茵的李江均提到,遵循欧盟严格的化学环保法规对出口车辆至关重要,包括限制特定有害物质的使用。

面对欧盟市场的高标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要维持在功能性和安全性上的竞争优势,还需加强ESG(环境、社会、治理)领域的表现,将其视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软实力之一。主动公开可持续发展实践,不仅回应了欧美消费者对环保责任的关注,也是企业国际形象构建的关键部分。

总体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正积极适应国际规则变化,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优化,力求在全球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提升自身的环境和社会责任感,以全面竞争力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