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迪的从业经历有点曲折,在上海同济大学学完风景园林设计后,她接着到欧洲读了一个酒店管理的硕士,最后才成了厨师。当她24岁开始学厨的时候,餐厅档口的负责人才21岁。高学历对学厨看起来并没有助益。第一份厨师实习工作,崔迪每天在比利时餐厅的后厨工作长达14个小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毕业回国后,她找到了一份在上海的厨师工作,月薪只有5500元。
崔迪是985大学毕业的,去欧洲留学花了30万元,学成归国后当厨师,只有5500元的月薪。不少人认为,她走了很多弯路。毕竟,当一名厨师,根据一些技工学校招生信息来看,别说大学毕业了,初中毕业似乎就能胜任。
对此,有专家称,平等看待各种职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学历和工种、薪水,有一定的联系,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拿薪水当镜子,来看学历是否值钱,这才是问题所在。不少人认为,多读书、读好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拿一份不错的薪水。“走弯路”的说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认为,付出的成本没有在薪水上得到体现。
首先我们要强调,当厨师同样是有境界的。有人为了谋生当厨师,有人却是为了爱好当厨师。据报道,崔迪原本想去法国读法餐,但是为了硕士学位,最后到瑞士学了酒店管理专业。她之所以选择酒店管理专业,同样是因为可以进厨房工作。换言之,她当厨师,并不是一时的屈就,而是她的人生目标。现在,她就在实现自己的梦想。
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在她看来是一件快乐的事。她最高兴的,莫过于自己做出了创意菜品,或者做的菜品得到了顾客的好评,而不是自己当上了厨师,每个月有多少薪水。
另外,她的书真的白读了吗?未必。正因为她有在欧洲就读、欧洲餐厅当学徒的经历,才能让她理解中西文化饮食的不同,在更高的层次上来看待厨师这个职业,对菜品有了自己的理解。可以说,没有这些经历,她做融合菜品的想法,以及创办厨师学校的梦想,都无所依托。
崔迪会打架子鼓,还曾是大学女足队的队长,更说明了,她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能充实自己。同时,她对个人职业的规划,早已摆脱了“谋生”这个层次。
“走弯路”的说法,不过是“读书无用论”的翻版。每个人学的知识或技能,都在塑造着一个人的三观。在此基础上,他们更会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实现自我为目标,而不是被社会的洪流裹挟向前。能不被世俗的偏见所影响,这何尝不是教育的成功?
或许,就一个职业而言,市场提供了一定的薪水来确定这个岗位的贡献。但对崔迪来说,当厨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学习。所以她就不纠结于5500元的月薪,而是将此当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
所以,在崔迪这里,所谓学历浪费、职业降级都是不存在的。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她的职业选择,另一方面也要为她坚守自我而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