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赛场上的“松弛感”哪儿来的?
滑板作为奥运会的新成员,自上一届亮相以来,再次成为奥运焦点。这项运动以其充满活力的特点,吸引了全球目光。巴黎奥运会的滑板赛事选址别具匠心,安排在塞纳河畔的协和广场,与自由式小轮车、霹雳舞及三人篮球等新兴项目共用一个临时搭建的场地,共同展现青春与激情。
女子街式滑板决赛作为首金诞生地,现场氛围热烈非凡,座无虚席。观众情绪随运动员的表现起伏,不仅欢呼连连,还上演了传统足球场中的人浪,展现了比赛的超高人气。
中国滑板代表队在女子街式项目中展现出强劲实力,三位年轻小将——13岁的朱沅铃、14岁的崔宸曦和19岁的曾文蕙(自称为“老将”)携手出战。她们虽接触滑板时间不长,且多由其他项目转项而来,却已取得显著成就。曾文蕙有着两届奥运会的经验,源于武术背景;崔宸曦则在短短四年内,从轮滑转型并在奥运会上创造了中国队的最佳战绩。
赛场上,伴随着激昂的音乐,选手们挑战高难度动作,每完成一次,都会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面对失败和跌倒,选手们展现出坚韧不拔,起身再战,这份勇气同样获得了观众的鼓励和尊敬。
对于滑板的魅力,队员们各有体会。崔宸曦享受成功的喜悦;朱沅铃从中获得成就感;曾文蕙则被挑战带来的刺激和克服困难后的满足感深深吸引。这不仅是她们的感受,也是参与巴黎奥运会滑板比赛的众多青少年运动员的共同心声。他们不畏挫折,勇于挑战自我,享受滑板带来的每一次飞跃与成长,这也正是滑板运动独有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