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李雪琴“游泳运动员”背后的公平关切

导读 教育公平,在任何高考改革语境中,都是关键之关键。▲近日,李雪琴在接受采访时透露 " 自己不会游泳 ",引发了网友对其游泳二级运动员证...

教育公平,在任何高考改革语境中,都是关键之关键。

▲近日,李雪琴在接受采访时透露 " 自己不会游泳 ",引发了网友对其游泳二级运动员证书的质疑。图 / 视频截图

近日,娱乐明星李雪琴在接受采访时透露 " 自己不会游泳 ",接着有网友爆料她是 2013 年通过游泳二级运动员身份获得自主招生降 20 分录取资格进入北大的。眼下正值高考录取的关键阶段,这一消息迅速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随后,有北大同学晒成绩单为李雪琴发声,发证单位也回应表示初核符合游泳二级运动员资质……是非曲直,还得耐心等待官方发布的调查结果。但更值得思考的是,一位考生 11 年前存在争议的招录经过,为何今天还会让舆论再次陷入教育公平的群体焦虑中?

事实上,国家实施各类加分政策的本意是 " 拔尖 " 和 " 扶弱 ",前者让各类偏才、怪才有了用武之地,后者则是让社会阶层有充分的流动空间。一些照顾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属性,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 公平 " 适度为 " 效率 " 让路,也在情理之中。

就以体育特长生加分为例,1987 年,教育部门提出 " 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称号的考生,可降分投档 ",是在举国发展体育以及高端体育人才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制定的,也为今天我国成为体育大国、体育强国提供了助力。但在今天,如果还把优先选拔体育人才视作教育公平之上的目标,显然有违大众认知。

越来越多的考生被曝光利用特长生政策走捷径,无形中损伤了这些 " 效率 " 机制的公信力。一些地方机构颁发的运动员等级证书注水严重,测试中替考替赛现象频发,冷门的、过度依赖设备的项目也能评级……这些都让 " 国家二级运动员 " 称号成为公众心中的芥蒂。

而自 2005 年高校招生实施 " 阳光工程 " 以来,教育部和各高校推出多项政策、举措,总体上保证了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与规范,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尤其是 2014 年新高考改革启动以后,公平的位次被再次前提,其中公众最关心的,莫过于减少加分的改革。

2015 年、2019 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两轮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从政策来看,在今天的高考模式下,不会再有体育加分上北大的 " 捷径 "。

更何况,事实已证明,除了高考之外,还有更多适合特殊人才选拔的机制。比如,目前全国有 283 所高校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队资格,其中包括了不少 211 和 985 的重点高校,考生可以报考非体育专业,高考文化成绩一般不低于生源省份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这些方式,并不会让公众觉得 " 被抢占了机会 "。

其实,公众真正担忧的,是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经过科学论证的、多元化的选才模式,是否会因为信息不对等、家庭出身差别等客观因素,带来新的不公平。

就像北大曾经推出的 "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 方案,部分地区中学校长的推荐信一旦通过北大相关部门审核,其推荐的学生便可免考直接进入面试。这一创举本意是想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人才选拔标准过于僵化的局限,但因为 " 推荐权 " 仅被赋予少数学校,且存在暗箱操作的空间,也遭到了网民几乎一边倒的抵制。

实际上,在高考中维护更广泛、更纯粹的 " 公平 ",并不意味着会让一些包含特定目标的教育项目失去意义。

比如,教育部曾多次调整各种奥赛在高考中的加分权重。但从各种赛事主办方的反馈看,这一调整对学生参与热情的损伤几乎可以忽略,并让赛事能吸引和凝聚更多真正喜爱科学研究的学生以平常心态参与,在育人的层面,利或许远大于弊。

说到底,公众质疑李雪琴 " 游泳运动员 " 身份,并不是因为她有明星光环。只是这些年各地时不时曝出一些高考丑闻,让公众有了应激式的反应。面对这样的质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又何尝不是一种对想要钻 " 公平 " 空子的人的震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