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20多年,楼越长越高,高温下,蜘蛛人老程们的不断“攀登”

导读 "20 多天的梅雨季,我们都没有上工。雨一停,活就来了,天也一下子热了。"大约 60 米高的大厦楼顶,52 岁的程志权指了指天空中的太阳。...

"20 多天的梅雨季,我们都没有上工。雨一停,活就来了,天也一下子热了。"

大约 60 米高的大厦楼顶,52 岁的程志权指了指天空中的太阳。" 干了这么多年,天热早就习惯了。但这还是今年刚刚开始的高温,得适应适应。"

程志权和许元在工作。阮西内 / 摄

7 月 3 日一上午,程志权和小他 15 岁的搭档许元,要赶在太阳直晒前,完成杭州城西同人大厦东面外墙补漏的工作。

程志权在操作绳索。谢春晖 / 摄

《潮新闻特别策划 | 高温下,记录你的样子》(此前报道戳这里)第一篇,我们记录下 " 蜘蛛人 " 程志权和许元流汗工作的样子,也记录下他们伴随着城市高楼不断生长,持续向上的攀登,攀登背后带来的热烈生活。

再热也穿长袖长裤

不为防晒,是怕烫伤

老程和许元穿着长袖长裤,戴着工程用的安全帽。

为了稍微凉快些,两人把长袖最上面的两颗扣子解开了。

" 不是怕晒黑,是怕烫伤。这种天,外墙上的大理石材料、铁质材料很烫很烫的,不小心碰到,马上就会烫伤起泡。" 许元说,气温 30 多度,太阳直射的铁片表面温度能够达到七八十度,大理石挂材表面也到五六十度。

索降准备开始作业时的程志权和许元。阮西内 / 摄

这次的补漏工作,他们两人搭档,同上同下,彼此能照应,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楼顶平台上,老程和许元打好绳结,再三检查伸缩后,将工作用的小木板扣在绳索上,再穿好绳索背带,扣好两道安全扣。" 我们两个人下去,一般会系三根绳索,一人一根主绳,再共用一根副绳(安全绳)。" 做了多年高处作业,安全这根弦是老程一直不敢放松的。

程志权的水壶。谢春晖 / 摄

楼顶索降作业开始前,老程和许元都喝了水。" 这么热的天,水得喝,防中暑,但不敢多喝,怕在空中时内急。"

上午 9 点半,两人开始了第二次索降。此时,天台上的避雷针、石材等都被晒得发烫。穿着短袖的潮新闻记者,手臂无意间触碰到楼顶的金属材料,皮肤上立刻出现一道红印。

" 我们会尽量避开太阳直射的地方。" 老程说,这是多年来的经验。

工作中的两人。阮西内 / 摄

许元作业中。谢春晖 / 摄

潮新闻记者趴在天台一角,从上向下俯拍两人工作的模样,拍摄不到 10 分钟,就感觉人晕乎乎的,从天台下来时,两眼发黑,差点扭伤了脚。

此时的 " 蜘蛛人 " 老程和许元正配合默契,手持打胶枪熟练地操作着。外墙补漏不仅要补得精准,还要美观。" 漏洞处先贴上美缝纸,然后再打胶,打完胶还要把美缝纸刮干净。"

两人的腰间别着两个塑料桶,一个装工具,一个装补漏时产生的垃圾。

一干二十多年,最高上过 120 米的高楼

见证着城市生长和变迁

汗珠开始大颗大颗往下掉。

" 这么热的天,在空中,哪怕汗把衣服浸湿了,风一吹就干了。" 老程穿了一件淡蓝色条纹衬衫,隐约间,肩膀部位有白色小点,他拍了拍,说是灰尘。许元却说,那是汗水干了后析出的盐花。

临近中午 11 点,两人完成了第二次补漏工作,索降至大厦的三楼平台,再坐电梯回到楼顶,在烈日下整理好绳索,赶往下一个作业点。

光整理检查绳索和在下一个作业点系绳索,两人就花了快 40 分钟。" 一点差错都不能出的,绳索是我们的生命绳。" 老程说,这份工作一定要做到胆大心细。

许元整理绳索中。谢春晖 / 摄

老程记忆里,他的第一次高处作业是在杭州大厦。" 我一离开楼顶,整个人就慌了,直接从楼顶索降到了一楼,裤子磨破了,膝盖也磨出了血。" 他说,那时一天高处作业下来可以赚 50 元,是普通建筑工人工资的好几倍。

这一干就是 20 多年,最远老程去过河南,最高上过杭州 120 米的高楼。

这些年,老程的电瓶车几乎骑遍了杭州城,他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奔忙中见证和亲历了这座城市的生长和变迁。

" 以前的楼都没那么高,我感觉现在城市越长越高了,听说现在杭州最高楼都有 300 米了。而且地铁现在四通八达的,平时不干活,我去哪儿都方便。"

老程上高楼去作业依然会慌,但他说只要不朝下看,忙起来就忘了。

变的不仅是城市,还有老程在这一行的积累、名气和职业认同。

" 和 20 多年前相比好多了,绳索更新换代了又轻又牢固,安全装置也多了,各种安全标准也细化了。" 老程说。

程志权背着绳索。阮西内 / 摄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现在从事高处作业需要持专门的职业资格证,并且每三年得进行一次复核,进行理论和实操考核。

高处作业必须选择天朗气清的日子,刮风下雨都不能作业。因此,夏天是老程们最忙的时候。

老程在杭州的业内比较出名,他对订单基本来者不拒,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只要排得过来,他都接。

设置绳索中。谢春晖 / 摄

37 岁的许元和老程有着类似的经历," 想多赚点就来干这行了,我不像老程那么拼。" 许元开玩笑说,老程有两个儿子,得多赚钱。" 气温超过 38 ℃,哪怕有活我也不干了。" 这一行最怕的就是在半空中暑了,在许元眼里,但凡有点意外就得不偿失了。

一上午两人都喝了快 1 升水,老程是用一个大号塑料水壶从家里带的水,许元则是在大厦楼下买的矿泉水。许元说老程太节约。老程教育许元,赚钱不容易,能省就省点。

高处作业的两人。阮西内 / 摄

两人是搭档,也是老友。许元愿意跟着老程一起干活,因为他名气大活接得多。老程也愿意带着许元,因为他年轻肯吃苦,搭档起来不累。

许元在杭州买了房

老程的儿子们也都工作了

老程的小儿子,这个夏天刚刚经历完高考。" 没考上,他已经从老家河南来杭州,在下沙当服务员。他想跟着我做,我不让,这一行太苦了。"

老程的大儿子在杭州一家理发店工作。" 我在老家县城买了套房子,花了 90 万。" 老程说自己还不能闲下来,有两个儿子,要给他们成家多攒点钱。

许元与程志权。谢春晖 / 摄

6 年前许元在杭州临平花了 150 万买了套房,首付 60 多万,现在每月要还贷款。" 也算是在杭州安家了。" 来自安徽六安的许元,眼下的目标也是攒钱。他买了辆纯电的小车,一方面是代步,另一方面空时兼职跑网约车。

接下来一周,两人的工作已经排满。" 明后天这里的活干完,还有两单活,都是外墙补漏。"

面对越来越热的天气,两人相视一笑," 热也没办法,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