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奥运开幕式中国代表团入场时刻

导读 历届奥运开幕式中国代表团入场时刻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这一体育盛事再次唤起很多人的奥运记忆。对于59岁的北京合资公司员工胡健秋,那是单...

历届奥运开幕式中国代表团入场时刻

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这一体育盛事再次唤起很多人的奥运记忆。

对于59岁的北京合资公司员工胡健秋,那是单位里年轻人围着的黑白电视机,和看比赛时紧张的心情;对于54岁的大连高校学者李芃松,那是中国代表团入场时高高扬起的五星红旗,以及大家一起跟着唱的国歌; 对于新华社资深体育记者周杰,那是大学暑假在湖北老家,看到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的热血沸腾……

“体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见证者,是人类幸福生活的一个标志。”做了30多年体育记者、多次参与报道奥运会的周杰如是说。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晚,在国家体育场上空绽放的五环形状的焰火

40年前的黑白电视机

中国人和奥运的缘分始于92年前。1932年在洛杉矶,刘长春第一次出现在奥运赛场上。

但对很多人来说,真正的奥运记忆是1984年。那个夏天,奥运会又回到洛杉矶,许海峰射落了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

那是胡健秋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他所在的无线电零部件生产企业718厂组织大家一起看奥运比赛。“飞跃牌的小黑白电视机‘雪花’很多,为了让画面清楚,看之前要上房顶调天线。”他回忆说。

在胡健秋的记忆中,那一届奥运会有两个激动人心的瞬间:“零的突破”和女排夺冠。“那时我们的喜悦真的发自内心。我们骑上自行车,一边骑一边欢呼。”他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大连的李芃松只有14岁,那个瞬间让他热泪盈眶。当时他家居住的楼里有13户,只有他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后来的每场比赛,邻居家的小朋友都来我家看,每次中国运动员夺金后现场升国旗、唱国歌,我们就跟着一起唱,感到无比自豪。”

为了报道洛杉矶奥运会,新华社体育部那一年正式成立。两年后,周杰进入体育部。1987年,李芃松考入沈阳体育学院,在刘长春曾经的训练场上了第一节田径课。

差距之大,更在赛场外

周杰第一次去奥运会现场采访是1992年。作为新华社奥运报道团队30多人中的一员,他对一切感到新奇。“让我最震撼的是那种激情。”他回忆说,开幕式上朝鲜与韩国运动员共同入场,在当年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巴塞罗那奥运会实现了“大太平”。

“没有任何一个场合能够在这么短时间里,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族群的人聚集在一起。”他说。

兴奋的周杰也直接感受到当时的中国和西方有多么大的差距。“那时刚开放不久,中国的一切还都在初步发展中。”他说自己一个非常明显的感受是由于国家外汇紧张,记者的出差经费捉襟见肘,“每天只够吃一顿饭,所以早餐非常重要,因为早餐免费。”

这种差距延续到了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那一年,周杰和同事们已经有条件用电脑处理稿件,而不是像之前那样靠手写,然后由报务员处理。但一场突发事件深深触动了他。

奥运会举办期间,百年奥林匹克公园发生爆炸,他的任务是到医院采访。“采访结束后我飞奔回主新闻中心,到的时候大门已经关了,我和里面的编辑联系不上。” 焦灼之际,他遇到一个认识的美国记者,对方拿着一个手机。周杰提出借用一下手机,被断然拒绝。“谁掌握通讯线路,谁就掌握发稿权。”他感慨。

圆梦北京

那些年,胡健秋的家从没有独立卫生间的筒子楼搬进平房。1997年,他离开718厂到了一家合资公司,收入增加了,于是他花4万多块钱买了一个松花江牌小面包车。在那个私家车很少的年代,他常被亲戚喊去帮忙。

李芃松到了大连理工大学体育部工作。他常和学生聊起一个话题,“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举办奥运会?”

那个时期的中国发展很快。2001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21台、移动电话34部;短短5年间,家用电脑的拥有量从1997年的2.6台增加到2001年的13.3台,增长5.12倍。

李芃松至今难忘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时的喜悦。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那一刻,大连理工大学教工和学生宿舍沸腾了。“我们房间里有一个电视,早早就聚起很多人。申奥成功后,走廊里到处是欢呼声,校园热闹到后半夜。”

周杰清晰地记得当时是2001年7月13日,“我们做好了发稿准备,没有准备申奥失败的稿子,这也是一种自信。”那天稿子处理得也特别快。

一切工作都结束时已经是大约凌晨4点,有同事提出“去天安门吧”。大家开车出发,但刚到长安街就发现已围得水泄不通:那个夜晚的北京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人们拿着国旗,有的人坐在车顶上。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志愿者胡健秋

2008年,胡健秋做了奥运志愿者,任务是开车接送裁判员和官员。“奥运用车是自动挡,但我以前只开过手动挡。”练车的时候,他需要左脚绑上绳子防止自己下意识地踩离合器。

这个工作让他很有成就感。“我当时是北京饭店站点的001号车,晚上还去机场接过当时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团队。”

奥运情有千千结

时光荏苒。现在北京已成为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周杰仍清楚记得北京冬奥会前他与韩国同行的一次交流。“他们介绍说,为了平昌冬奥会韩国修了首尔到平昌的高速铁路,时速200公里。”对方问他北京怎样准备冬奥会,他回答说,“我们也会建一条高铁,连接北京和张家口。”

“‘那你们高铁速度多少?’对方问。我回答:‘350。’”周杰大笑,那是一种溢于言表的骄傲。

第33届夏季奥运会将于7月26日在巴黎开幕。新华社派出200多人的报道团前往法国,全时段、全方位呈现各项赛事。周杰以体育部副主任身份参加报道,此外,还将以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委员身份参与更多事务。

坐在宽敞明亮的公寓里,胡健秋告诉记者,他家现在有两辆车:一辆红旗轿车和一辆阿尔法·罗密欧越野车,他已经不再为开自动挡而苦恼。一个55寸的彩电也几乎闲置。“现在都用手机投屏。”他说。

谈到巴黎,他也并不陌生——这些年他常去国外旅游,去过法国,也去过意大利、瑞士、斯里兰卡、南非等。

他表示,会用手机看奥运比赛,可能和家人朋友一起,喝着德国的啤酒或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不过也就是看着玩。”他说,“年轻的时候,看比赛很揪心,盼着得金牌。现在觉得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得不得金牌看得相对比较轻了。”

关于巴黎奥运会,李芃松坚定地说:“一定会关注!”

李芃松在刘长春体育馆外与刘长春塑像合影

李芃松现在是大连理工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的院长,他学院的学生刘圣书入选了巴黎奥运会中国羽毛球女子双打阵容,刘圣书2004年出生,是球队最年轻的队员。

“随着奥运会一步步走进中国,我也看到了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他看到,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让更多人参与到运动中,“尤其是冰雪运动,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是参加不了的。”

刘长春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前一年因病去世,没有看到“零的突破”。为了纪念他,大连理工大学建了一座以他命名的体育馆。刘长春的青铜雕塑,屹立在体育馆前,延续着他的奥运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