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梅谈ETF市场太卷 从竞争红海到蓝海策略

导读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中,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成为市场热门的投资工具,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资本市场的成...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中,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成为市场热门的投资工具,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资本市场的成熟,也体现了投资者理念的逐步理性化。华夏基金,作为国内ETF领域的先行者,多年来在此领域深耕细作。在一次与经济观察报的对话中,华夏基金的总经理李一梅与该报副总编辑郭宏超深入讨论了ETF业务的成长历程及未来的展望。

华夏基金自1998年成立以来,便开始涉足指数投资领域,其1999年推出的基金兴和便是利用指数优化方式运作的初步尝试。尽管当时国内市场对指数投资相对陌生,但华夏基金已预见到这一投资模式的潜力,并为此积累了宝贵经验。2004年,华夏基金推出了境内首只ETF产品——华夏上证50ETF,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背后,是长期的技术准备和面对众多法律、制度及操作难题的不懈努力。

选择上证50指数作为首只ETF的追踪对象,是基于对市场代表性和风险控制的综合考量。上证50指数包含的大规模、高流动性的蓝筹股,不仅便于复制,也与市场整体表现紧密相关,且更易于投资者接受。首募规模达到54亿元,超出预期的50亿元目标,这在当时市场环境较为艰难、投资者对ETF理解有限的情况下,显得尤为不易。

ETF市场初期面临诸如股权分置改革、主动管理基金的竞争压力以及机构投资者数量不足等挑战,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交易所、证券公司的支持,ETF逐渐发展壮大。2021年,华夏基金的ETF产品规模突破2000亿元,标志着ETF已成为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ETF的未来发展,李一梅认为创新是关键,包括探索更优质指数、优化行业指数及改进客户运营等。她提出,不应将所有焦点放在单一产品的竞争上,而应注重如何创造更多符合投资者需求的ETF组合,通过与投顾服务结合,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投资解决方案。同时,华夏基金也在积极推动ETF的国际化进程,使其成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桥梁。

李一梅强调,ETF不仅是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工具,更在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及提高个人投资者参与度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市场环境的优化和投资者教育的深入,ETF市场将持续增长,而构建健康的ETF生态系统,需要行业内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她鼓励投资者拥抱ETF这一高效、便捷的投资工具,同时也呼吁同行继续携手合作,共同推动ETF行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