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改革就撤掉900多个议事机构,成绩还是问题?

导读 据《中国 · 新闻周刊》报道,近期,多地大批撤销议事协调机构,吉林省通榆县这座位于东北的小城也因此进入公众视野。在本轮地方机构改革...

据《中国 · 新闻周刊》报道,近期,多地大批撤销议事协调机构,吉林省通榆县这座位于东北的小城也因此进入公众视野。在本轮地方机构改革中,通榆县撤销的议事协调机构超过了 900 个。其中,150 个县级议事协调机构,撤销 125 个,保留 25 个;县辖 3 个街道、16 个乡镇所设立的 810 个议事协调机构,全部撤销。在这些乡镇、街道中,双岗镇撤销的议事协调机构数量较多,达到 109 个,诸如推进 " 地趴粮 " 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皆不再保留。

一个县,就有这么多的议事机构,假设一个机构一年开一次会、发一个文,就是 900 多个会、900 多个文。而这些机构召集的会议,有些部门是必须每会都参加的,如财政。那么,对财政部门来说,单是应付这些议事机构的会议,在县级层面,一年就至少 150 次。更何况,许多机构不可能一年只开一次会。

请注意,这些都是领导层面设立的机构,机构下面一般还要设具体工作部门。虽然这些部门都挂靠在某个政府职能部门,但名义上还是存在的,譬如某某领导小组办公室,当然就得有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也就需要安排办公场所、安排工作经费。更有一些工作机构,还专门抽调力量集中办公,那就更加支出压力大大增加了。

而议事机构数量多,也让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头上的 " 官帽 " 多了起来,一人头戴十几顶、几十顶帽子的,比比皆是。有官员自嘲,如果每顶帽子一年发一万元补贴,他可以只拿补贴、不要工资。如果每顶帽子一年发五万元,就比国企老总的收入还高出许多了。

如果议事机构都能充分发挥作用,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很高,倒也算了。关键是,绝大多数议事机构都是摆设,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增加了一个扯皮、责任推诿环节。要么不运行,运行就是开会、就是扯皮;要么沉睡,连个呼噜都不打。至于为什么要成立这些议事机构,恐怕连议事机构负责人自己也说不清。一方面,是因为上级有这样的机构,下级就必须有。否则,有些经费什么的,不好申请;另一方面,就是某项工作比较重要、比较紧接,就成立一个议事机构。工作完成了,机构也不及时撤销。慢慢地,议事机构就越来越多了。

值得关注的是,议事机构的问题,也不是现在才发现。前些年,曾经针对议事机构太多有过清理与整治,也撤销了一批议事机构。很多地方也明确要求,没有特殊问题、重大问题,不允许再成立议事机构。可是,没有几年,老毛病又犯,且病情更重。且越到基层,毛病也越重,以至于一个县就生出了 900 多个议事机构。想一想,这么多机构在协调矛盾和问题,在研究工作,还怎么可能效率高得起来,还怎么可能不扯皮。政府领导也好,部门领导也罢,还有多少心是放在调研、分析问题、商量对策上的,还有多少去为企业和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即便有心解决,也会因为议事机构太多而被当作皮球踢来踢去。

这次通榆县的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大,单是议事机构就撤销了 900 多个。那么,这应当算是成绩还是问题呢。单纯从 " 撤 " 的角度来看,应当算是成绩,毕竟,要撤销这么多议事机构,也是需要有一定魄力的。但是,能够出现这么多的议事机构,也说明通榆县工作上存在的严重问题。一个政令畅通、效率良好、服务优质的地区,是不需要靠成立议事机构来协调矛盾、解决问题的。成立这么多议事机构,恰恰说明通榆县此前的工作效率是十分低下、推萎扯皮现象是十分严重的,工作环境、服务环境也是很差的。

也就是说,撤销 900 多个议事机构的背后,是通榆地区整体营商环境不佳的表现。如何才能从撤销 900 多个议事机构的 " 成绩 " 中找出问题,才是通榆县此次改革能否产生实质效果的关键。如果只是为了某种需要而撤销议事机构,风头一过,各种议事机构卷土重来,那就等于没改。所以,对通榆倒来说,不仅要大胆地改、大胆地破,更要大胆地建、大胆地立,把制度、规范建立好,把监督、约束确立好,不让其反弹,也不让其死灰复燃从而真正建立廉洁、高效、程序、规范的政府运行机制。